检测到您当前使用浏览器版本过于老旧,会导致无法正常浏览网站;请您使用电脑里的其他浏览器如:360、QQ、搜狗浏览器的极速模式浏览,或者使用谷歌、火狐等浏览器。
下载Firefox专业简介:
储能科学与工程作为适应新兴战略产业发展需求的“新工科”专业,旨在培养掌握储能原理、设计与应用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基本方法和应用技术,并能在我国储能产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专业设置以满足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对能源领域教学、科研、技术开发、工程应用、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人才需求为目标,注重理工交叉融合的新工科培养实践理念。
专业师资:
专业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孙世刚院士牵头,现有从事储能相关教学科研工作的教师100多名,分布于环球360游戏网址、化学化工学院、材料学院、航空航天学院、信息学院、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萨本栋微米纳米科学技术研究院、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源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及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等十多个教学与科研机构,并融合储能领域内的宁德时代、厦钨新能源等龙头企业的行业优秀人才共同建设。
培养方案和课程:
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以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新工科人才培养为导向,以服务国家构建清洁低碳、清洁、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产业体系的重大战略需求为目标,以国内外储能技术产业的发展需求为牵引,通过物理、化学、材料、能源、电力电气、机械、信息、经济等多学科多领域交叉融合与协同创新,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从事储能行业技术研发与产业化的高端技术人才与管理人才。
课程内容体系设置与专业发展定位、人才培养目标紧密结合,既注重“厚基础”,突出基本理论与方法;又注重“宽口径”,注重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我院开设了《储能原理与技术》、《氢能与燃料电池》、《新能源材料科学》、《太阳能利用原理与技术》、《风能与风力发电技术》等多门储能专业课程。
支撑条件:
厦门大学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依托的能源科学与工程学科群和中国福建能源材料科学与技术创新实验室(嘉庚创新实验室),融合了能源材料与器件、能源系统工程、能源信息技术以及能源经济政策等多个学科方向的优势师资力量,是厦门大学重点规划建设交叉融合的专业之一。
我院整合全校包括能源、化学、航天航空、材料科学与工程、信息、电子、能效、经济等在内的众多学科教学和科研资源,为本科生培养提供坚实的师资保障;科学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加强产学研协作办学,目前,我院已跟宁德时代新能源、厦门钨业、宁德核电等8家大型企业建立起了人才培养、毕业就业的良好合作;聘请企业和科研院所中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教学技能的专家学者来校兼职授课,建立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教育创新模式。
未来就业方向和前景: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储能产业,从战略规划、技术创新、产业发展、示范应用等方面部署推动储能发展。国务院2015年印发的《中国制造2025》战略文件,将储能列入大力推动突破发展的重点领域之一。全国人大于2016年3月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将储能列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能源局于2016年联合发布的《能源技术革命创新行动计划(2016年-2030年)》和《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战略(2016-2030)》,把储能纳入15项重点创新行动计划,并提出加强先进电网技术与储能技术深度融合的发展方向。为了实现这些目标,2020年2月11日,教育部、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制定印发《储能技术专业学科发展行动计划(2020—2024年)》,提出加快培养储能领域“高精尖缺”人才,增强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自主创新能力,以产教融合发展推动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目前,储能行业正在蓬勃发展,人才需求量快速大幅增长。仅以锂离子电池产业为例,预计到2020年中国锂离子电池市场产量将达到205.33GWh,通过对全国规模在3000人以上的16家锂电新能源代表型企业进行调研,近5年上述企业需要新进员工约24000人左右,储能企业人才需求缺口庞大。
储能技术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能源革命”的核心技术,发展储能具有广阔的应用和产业前景。我院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由孙世刚院士牵头,集聚宁德时代、厦门钨业等校外资源,将以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新工科人才培养为导向,以服务国家构建清洁低碳、清洁、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产业体系的重大战略需求为目标,以国内外储能技术产业的发展需求为牵引,通过物理、化学、材料、电力电气、机械、信息、经济等多学科多领域交叉融合与协同创新,致力于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从事储能行业关键核心技术研发与产业化的高质量技术人才与管理人才。
欢迎2021届优秀青年学子报考!
(图/文 孙悦琦)